旅游市場的變化與變革
作者:海森文旅科技 時間:2024-05-10 17:33 閱讀量:0
五一假期已經過去,今天看到了文旅部發(fā)布的數(shù)據,全國國內旅游出游合計2.95億人次,同比增長7.6%。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.8%;國內游客出游總花費1668.9億元,同比增長12.7%,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.5%。然而從人均花費來看,今年為565.8元,2019年同期為648.8元,今年僅為2019年的87%。入境游客177.5萬人次,出境游客189.7萬人次,沒有歷史數(shù)據的比較,也就是還處于艱難的恢復之中。
這樣,今年的旅游市場基本上已經可以看清楚了。2023年,市場復蘇第一年,展現(xiàn)的是旺丁不旺財,中國旅游只是緩過一口氣,恢復了現(xiàn)金流。2024年,總體態(tài)勢則是增收不增利,也很難說真正翻過身。提高企業(yè)效益,從而實現(xiàn)行業(yè)的總體效益,是全面挑戰(zhàn),也是長遠挑戰(zhàn),高質量發(fā)展的要義,是質量和效益同步增長。市場現(xiàn)象不等于市場規(guī)律,熱熱鬧鬧的市場,深究一下見不到效益,不是一個兩個地方的現(xiàn)象。如果一個產業(yè)全面虧損,何以為繼?但是,國民經濟總體難得看到消費熱點,所以旅游的熱鬧成為大家的關注點,尤其是各地政府,似乎都把希望寄托在旅游上。
今年以來,第一是元旦假日,一個哈爾濱引發(fā)了市場的關注,假日期間,300萬游客,60億收入,達到歷史頂峰。但是,年年元旦,冰雪大世界也是年年舉辦,何以今年火爆?友好型,場景化,全體驗,是具有普遍性的,也不局限于一地一季。友好的環(huán)境讓人放心,場景的豐富讓人開心,全面的體驗讓人舒心。這是哈爾濱能夠火爆的根本原因。進一步使引發(fā)了各地文旅部門的運作,尤其是山河四省,在網民的催促之下,花樣百出。
第二是春節(jié)假日。先是感謝老天爺眷顧,年前暴雪凍雨,年后又大風降溫,過年期間則風和日麗,諾大的中國難得如此。正月十五,算是一個完整的年,各種數(shù)據紛紛出來,各種評論也基本上是鼓舞人心。消費火爆,旅游當先,歷史高點,供給豐富,文旅融合,總之,形勢大好,不是小好。靜下來看,不盡然。一是今年等于是8天半的假期,是歷史最長一次。如果以人天均花費來計算,幾乎沒有增長。二是有各種參照系,2019年同期,2023年同期,2023年十一黃金周,分別比較,則可以看出實質。三是春節(jié)本身的特性,返鄉(xiāng)是第一位的,幾千年的文化傳統(tǒng),可以縮短時間,但是年夜飯必須團聚。
第三是清明小長假,形成了市場溢出現(xiàn)象。一批中等城市,也是中西部城市,天水、開封、景德鎮(zhèn)、大同等等,在市場上開始紅火。這都是目的地一級的紅火,反映了市場新的動向,消費開始轉化,均質性提升,關注點變化。
第四是“五一”,形成三個溢出:一是熱點溢出,大家對一線已煩,網紅也不夠紅;二是下沉溢出,三四線城市承接客流,不必人從眾,反向旅游時尚;三是周邊溢出,城市大休閑和鄉(xiāng)村微度假,仍然是主體,是長期大賽道。之所以人均花費下降,正是市場的反應。市場如此,何必再折騰?
社會在變,經濟在變,習俗也在變。今年的消費變化,春節(jié)期間,一是串門少了,現(xiàn)場拜年少了;二是紅包少了,意思也少了;三是除了必須的家庭聚會,朋友聚會少了。清明期間,掃墓也是剛性需求,但是也在變化。五一期間的調休,則基本沒有意義,希望中的消費拉動并不如意。另一方面,則是公園爆了,文博場所滿了,景區(qū)起起伏伏。這些現(xiàn)象的根本,是口袋里的錢少了。
同時,自媒體的泛化,融媒體的放大,使很多現(xiàn)象夸大。比如三亞,年年如此,今年則淪為眾罵之地。而哈爾濱冰雪大世界謝幕了,直讓人有依依惜別之感。但是深入分析,春節(jié)期間,三亞接待248.14萬人次,增長34.62%;收入74.94億元,增長34.67%。哈爾濱接待1009萬人次,增長81.7%;收入164.2億元,增長235.4%。從市場輿論角度,怎么看,三亞都不如哈爾濱。但是人均花費,三亞是3020元,哈爾濱是1627元,完全不在一個數(shù)量級上。嚴格地說,兩者是不同的旅游消費模式,可比性不強。
市場的變化,第一是現(xiàn)在的旅游者已經是比較成熟的旅游者,都有相應的旅游經歷,也積累了經驗。但是總有第一代的旅游者,所追求的也還是觀光體驗。多不多,貴不貴,好不好,對不對,絕不絕,炫不炫,是文旅消費的幾個層面,既是歷時態(tài)的過程,也是共時態(tài)的存在。
第二,炫耀式的消費已經成為過去,大家追求的都是自己的感受,從悅人到悅己。然而,互聯(lián)網時代,也總是要炫一炫,這才形成網紅打卡。
第三是旅游追求,情緒價值和場景感受遠遠超越了傳統(tǒng)的觀景感受。所以,方式在不斷豐富,內容也逐步泛化,本質上是新型生活內容和新型生活方式的追求。
第四,空間的核化與時間的極化,就是在某些空間節(jié)點上和某些時間節(jié)點上的突出感受,甚至可以形成一種終極追求。體驗經濟已經成為主流,追求體驗也成為日常。旅游市場的根本性變化一方面在于體驗的泛化,全景式,跨界式,突出表現(xiàn)就是場景化;另一方面在于體驗的深化,沉浸式,深體驗,突出表現(xiàn)就是角色感。研究場景化發(fā)展,從現(xiàn)象到本質,就是體驗消費的過程,體驗成為消費的內容,消費追求體驗的變化。
第五是文旅的深度融合,是在消費層面,達到市場的融合,這才是真正的文旅融合,是長期趨勢。其根本原因在于國力上升,文化自信心增強,作為互聯(lián)網一代和消費主義的一代,對文化的追求也必然上升。文化和創(chuàng)意的結合,在旅游市場上也越來越火爆。
從行業(yè)來看,去年的表現(xiàn)主要是產品的變化,形成萬花筒現(xiàn)象,引發(fā)了場景化的發(fā)展趨勢。今年真正的變化是目的地的競爭,無論是各地文旅部門的發(fā)力,還是節(jié)假日期間各個目的地的努力,都說明從供給方來說,已經有了充分的意識,只能跟著市場走。但是最大的短板還在于公共服務,能否形成友好型的目的地。淄博和哈爾濱已經打了樣,也展現(xiàn)出長期的趨勢。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的,潛移默化,積累到一個節(jié)點,則成變革。
從下一步來看,首先還是假日制度的落實。調休只是一種工作手段,不是目標。最終還是帶薪休假制度的落實,使已經明確的法定假日正常休假,還是時間消費選擇,我的時間我做主。
其次,不必把旅游消費抬到不恰當?shù)母叨龋F(xiàn)在已經成為剛性需求,正因為如此,才是日常需求,也是點點滴滴,聚沙成塔。消費的常態(tài)化必然沖擊假日安排的集中化,延續(xù)25年的黃金周制度改革必將是大勢所趨。
第三,氣候因素對市場的影響會越來越大,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,極端天氣越來越多,影響也越來越大。也就意味著,偶然性也會成為常態(tài)。第四,需求多樣化,產品多元化,意味著一種碎片化,會使得運營更加艱難,效益難以提升。這恰恰是旅游發(fā)展最大的問題所在,規(guī)?;庞屑s化,這是當代經濟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。而旅游需求所要求的,一是外部的便利性,現(xiàn)在已經不成問題;二是個性化尤其是情緒價值的滿足,這也成為旅游產業(yè)變革的方向。第五,地緣政治越來越復雜,中國的國際環(huán)境并未緩和,入出境旅游的態(tài)勢也未見樂觀。尤其是入境旅游,雖然出臺了一系列措施,但是大局未變。其中,商務旅游應當成為重中之重,會展經濟持續(xù)發(fā)展,這是入境消費的剛性需求,由此拉動的入境旅游只是局部。
下半年,還有一個暑期經濟,一個中秋和國慶假日,大體就過來了。一個農業(yè)國家的文化傳統(tǒng),二十四節(jié)氣已經三千年,現(xiàn)在的演變是節(jié)氣變成節(jié)日,能夠看到的還是“亂花漸欲迷人眼,淺草才能沒馬蹄”。
作者:魏小安